視覺光電撓度儀的核心工作原理是基于非接觸式光學成像與光電信號處理技術,通過捕捉被測結構上“靶標"的圖像位置變化,計算出結構的彎曲變形量(即“撓度")。其本質是將“光學信號→光電轉換→數字圖像處理→位移計算"的全流程自動化,實現高精度、實時的撓度監測。 一、核心邏輯:從“圖像變化"到“撓度計算"撓度的本質是結構某點相對于參考位置的線位移*(通常是垂直或水平方向的彎曲位移)。視覺光電撓度儀不與結構直接接觸,而是通過“靶標"作為“視覺觀測點",利用高清光學系統跟蹤靶標的位置變化,再通過算法將“圖像像素變化"轉化為“實際物理位移",最終得到撓度值。 二、詳細工作流程(分6步)1. 第一步:靶標布置——建立“觀測基準點"在被測結構的關鍵撓度測點(如橋梁跨中、隧道拱頂、建筑梁端)固定“靶標",靶標是儀器的核心觀測對象,其作用是提供清晰、可識別的“視覺特征點",避免結構表面紋理雜亂導致的識別誤差。 無源靶標:常見為高對比度的圓形/方形標識(如黑白相間圖案),無需供電,適用于短期試驗或環境穩定場景; 有源靶標:內置LED燈(如紅外或可見光),在夜間、霧天等低光環境下仍能清晰成像,適合長期戶外監測(如橋梁、大壩)。 2. 第二步:光學成像——捕捉靶標圖像儀器的“光學模塊"(由高清鏡頭、CMOS/CCD圖像傳感器、激光/紅外輔助光源組成)對準靶標,實時采集靶標的連續圖像: 鏡頭:根據監測距離(1~400米)選擇定焦/變焦鏡頭,確保靶標在圖像中占據合適像素比例(避免過小導致精度低,過大導致視野不足); 輔助光源:若環境光不足(如夜間),激光/紅外光源會自動開啟,照亮靶標(不影響結構本身),保證圖像清晰度; 圖像傳感器:采用高分辨率(如200萬~500萬像素)、高幀率(1~60Hz)的CMOS/CCD芯片,快速捕捉靶標的動態位置變化(如橋梁受車輛荷載時的瞬時撓度)。3. 第三步:光電轉換——將光信號轉為數字信號圖像傳感器將“靶標反射的光信號"(光強分布)轉化為“模擬電信號",再通過內置的“模數轉換器(ADC)"將模擬信號轉為“數字圖像信號"(即像素矩陣數據),傳輸至儀器的“嵌入式處理單元"(如ARM芯片)。 這一步是“光電技術"的核心:通過光電轉換,將不可直接計算的光學信息,轉化為可被算法處理的數字信息。4. 第四步:圖像處理——提取靶標特征位置嵌入式處理單元通過專用圖像處理算法,從復雜背景(如橋梁背景中的樹木、車輛)中精準識別并提取靶標的“特征中心點"(撓度計算的關鍵基準),核心算法包括: 圖像預處理:去噪(消除環境光干擾)、增強對比度(突出靶標與背景的差異); 靶標識別:通過形狀匹配(如圓形靶標的邊緣檢測)、顏色閾值(如紅/白靶標的顏色分割)鎖定靶標區域; 亞像素定位:常規像素級定位精度(如1920×1080像素的圖像,單像素對應實際距離可能為毫米級)無法滿足高精度撓度測量(需±0.01mm級),因此需通過“亞像素算法"(如重心法、插值法)將定位精度提升至“像素的1/10~1/100",實現微米級特征點定位。5. 第五步:位移計算——推導實際撓度值通過對比“初始狀態"與“變形后狀態"下靶標特征點的**圖像坐標變化**,結合“系統標定參數",計算出靶標的實際物理位移(即撓度): 建立坐標系:以儀器光學中心為原點,建立“圖像坐標系"(X/Y軸對應水平/垂直方向),并通過“現場標定"(如用已知長度的標準尺,確定“1像素對應實際距離"的換算系數,即“像素當量"),將圖像坐標與實際物理坐標關聯; 計算位移:若初始狀態下靶標中心點坐標為(X?,Y?),變形后為(X?,Y?),則水平位移ΔX=|X?-X?|×像素當量,垂直位移ΔY=|Y?-Y?|×像素當量——**垂直位移ΔY即為結構的撓度值**(多數場景下,撓度關注垂直方向的彎曲變形); 動態補償:若監測環境存在振動(如風力、車輛干擾),儀器會通過“參考靶標"(固定在不動的基準結構上,如橋梁橋臺)計算環境干擾位移,從被測靶標的位移中扣除,消除誤差。 6. 第六步:數據輸出與智能預警計算得到的撓度值會通過以下方式輸出: 本地存儲:存入內置SD卡,便于后續追溯; 遠程傳輸:通過4G/5G/LoRa等無線模塊,上傳至云端監測平臺(如結構健康監測系統SHM); 實時預警:若撓度值超過預設閾值(如橋梁設計允許的最大撓度),儀器會自動觸發聲光報警,并向管理人員推送短信/APP通知,及時預警結構安全風險。三、核心原理優勢(與接觸式儀器對比)1. 非接觸測量:無需在被測結構上安裝傳感器(僅需靶標),不影響結構受力狀態,適合長期監測; 2. 高精度:亞像素算法+動態補償,精度可達±0.01mm,滿足橋梁、隧道等高精度場景需求; 3. 全天候工作:搭配紅外/激光輔助光源與IP65/IP67防護,可適應雨雪、夜間、高溫等惡劣環境; 4. 多測點同步監測:單臺儀器可通過變焦鏡頭同時跟蹤多個靶標(如橋梁多個跨中測點),降低部署成本。綜上,視覺光電撓度儀的工作原理可概括為:“靶標定位→光學成像→光電轉數→圖像析點→位移計算→結果輸出" 的閉環流程,核心是通過光學與數字技術的結合,實現對結構彎曲變形的高精度、非接觸式測量。